会员佳作 | 陈正军:这十年,我用有情感的影像讲故事

2022-12-15  阅读数:

今年是我学习摄影十周年,我常常自问,摄影于我是什么?

  十年观看,十年磨砺,十年坚守,我渐有所悟:

  摄影于我

  是观察世界的视角

  是品读人生的媒介

  是感悟人性的修行

  是释放激情的瞬间

  是记录时代的担当

  《芦荡人家》来自四川宜宾的夫妇连续五年在沅江砍芦苇,但有2年的工钱还没拿到,夫妻俩以芦棚为家等待包工头发放工钱。2012年 11月18日,湖南沅江

  对于摄影,其实早已动念。我曾在印刷行业工作20年,常与图片打交道,加之喜欢阅读画报等杂志,早在内心埋下了影像的种子,但忙于工作未能践行。而生活工作中遇见的不少场景、画面无时不让我“跃跃欲试”。

  2012年7月,我正式踏上了摄影创作之旅。没有游离于花前月下的朝朝暮暮,而是驻足在纪实摄影、民俗摄影的深耕之中。因为我喜爱,更因为影像里有我跨过的江湖走过的路、看过的电影读过的书、听过的音乐爱过的人……

  《中国水泥记忆》始建于1889年的唐山启新水泥厂素称“中国水泥工业的摇篮”。这条“抓革命 促生产”旋转窑为1921年从丹麦引进,现保存在唐山“1889博物馆”。2014年5月23日  河北唐山 

  我知道,纪实摄影的核心不是“影像”,而是“人性”。活生生的、浸透着喜怒哀乐与酸甜苦辣的“人”,永远是拍摄的主体。如何在镜头里表达“人”就是拍出“有灵魂”的好作品之关键。我曾在特困国有企业当过厂长,也曾专司国有企业破产重组三年,深知底层工人的艰辛与不易。我认为只有把视觉语言回归到普通劳动者身上,影像里才会有“诚意的尊重、真实的记录、情感的流淌”,也才会使图片中真实的劳动者“有艰辛,而没有痛苦”。

  《灰窑里的人生》湖南省临澧县新安镇栗岗石灰场,早在600多年前,这里就开始了烧石灰的营生……2015年3月15日  湖南常德

  《灰窑里的人生》是我坚持拍摄了近10年的题材,记得当时初学摄影缺乏经验,即使戴了口罩,但石灰厂二氧化硫浓度过高,很快我便感到头晕和胸闷。加上环保和现场条件的限制,企业老板和工人也不愿接受拍摄,只好无功而返。后来我意识到,要想拍好这个题材,必须先融入劳动者群体。于是,我便从一开始的“全副武装”变为不戴口罩、带着情感深度地拍。我常给工人们送去碳酸饮料,听他们家长里短,看他们嬉笑逗乐,有时还会组织影友帮扶有困难的工人。为凸显他们的工作特性,越是恶劣的天气,越赶着去拍,甚至在打霜的芦苇荡夜宿过拖拉机斗、在刺骨的寒风里蹲守过几个小时。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我坚持用镜头真诚地陪伴和记录工人们的喜怒哀乐,电脑里留下了30多次下矿井、爬灰场、蹲窑洞的真实影像。

  尘封的铸锅记忆》传统的手工铸锅工艺虽然艰辛、沉重却仍在这里艰难的延续着、传承着。熟练的工人用钳子夹出铁锅晾凉、打磨、抛光。2016年12月13日  湖南常德

  纪实摄影是以记录社会现实为主要诉求的摄影方式,是思想上的震撼力、视觉上的冲击力与艺术上的感染力的“三合一”。 我遵循“绝对的真实性、细节的丰富性、动人的艺术性”这个基本原则,用摄影“手艺”去留住传统手艺。

  《最后的火柴人》这是全国仅存的几家火柴厂中规模最大的厂,工人们把一捆捆切削成的薄片一层层叠压、烘烤,烘烤定型后的薄木片分切成一支支的细梗。2015年9月4日  湖南常德

  一次朋友小聚,偶然听说了常德还有一家火柴厂。我在长期拍摄“即将消失的传统手工艺”专题,自然不会错过这个线索。于是我找到了这家还保留传统工艺的火柴厂,并用4年时间拍摄了充满怀旧意味的影像《最后的火柴人》。这组作品采用具有年代感的影调,记录了传统火柴生产的过程、火柴厂工人的工作现状,使受众者知道了现在还有人在使用火柴,还有人在生产火柴,特别是还有人在拍摄火柴生产。贯穿其中的,是对使用火柴的那个年代的种种不舍,是为了追忆那儿时的情感,是为了这个即将消失的老手艺留下些许念想。

  《铀矿里的全家福》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第一颗氢弹升空挖铀矿石的青年突击队队员邓玉清,随父亲第一批从煤矿调入的风钻工。当时的全家6人有4人在井下工作,2人因工去世。2017年6月3日 湖南郴州 

  “从前的日色很慢,车、马、邮差都慢……”木心温柔浪漫的诗意和不紧不慢的节奏总让人回味。现实中的我们,却总是步履匆匆,那个什么都慢的年代,以及那个慢年代所具有的简朴、真挚、从容、优雅却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一位朋友说,她不喜欢抽烟的人,但喜欢看男人划火柴点烟的神情。我想,她应该是喜欢划火柴点烟的那个年代,怀念那个慢时代的优雅。

  大国重器“沅安号”盾构机》中国首台常压换刀式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沅安号”填补了我国国产盾构机常压换刀技术领域的空白。重达370吨的刀盘貌似一朵绽放的桃花,赞称世上“最美盾构机”。2017年 9月24日  湖南长沙

  然而,老手艺和它们所象征的一切终将逝去,正如很慢的日色和邮件,新的一切也正在不可抗拒地来临,迫使我们接受。让这样一组影像在你、我、他的心中激起追忆和惋惜的不舍、惶惑和无奈的碰撞,具有无比复杂的况味,真正振动并共鸣人们的心灵。

  《侗家香糯扁米制作》扁米是侗家人用晚熟的香糯制成的美食,用摘禾刀一根一根割、一把一把绑的稻穗挑回家,在大竹筛里用小碗把谷粒刮落,再放到大锅里煮。之后放入大石臼里碾压脱壳,再筛出米糠。2018年10月5日 贵州黎平

  法国摄影家罗兰·巴特在《明室》一书中告诉我们,好作品有两点:一是“意趣”,二是“刺点”。意趣是一种教养,就是在图片里读出作者你自己。“刺点”就是在图片的场景里有一根根箭射中你,使读者感觉被“刺”痛。摄影最重要的功能依然是“关注人类”,关注中抓住共鸣的“感人”脉络,让自已与读者一起在劳动者的汗臭味和呼吸中,唤起岁月记忆里身临其境和睹物思人的影像回放,感受时代变迁中兴奋失落和爱恨交织的情感起伏;关注中把控独特的“动人”故事,让自已始终处于品尝摄影的无尽乐趣与魅力的兴奋之中,使图片凸现劳动者有酸甜苦辣的味道,有荡气回肠的灵魂。

  《琼库什台牧羊人》琼库什台,天山下的世外桃源,哈萨克游牧民族的夏季牧场,2010年12月13日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在广袤的原野里月亮伴着太阳“日月同辉” 。2019年4月18日  新疆特克斯

  传统的地域文化、民间轶事为我们留下了拍不完的题材,要想作品拍摄的细节更丰富,就先将自己融入拍摄题材中去,与主体人物交朋友。10年来,我的摄影创作从未离开过本地域、老行业,坚持用自己独特的影像语言去记录、挖掘、创新、传承,使自己的作品有情、有义、有胸怀,有血、有肉、有灵魂,进而诠释自我的担当和襟怀。

  《淘汰落后产能》常德市石门砖厂响应县政府的号召淘汰高能耗砖瓦窑,随着 “轰隆”一声巨响,烟囱倒在了漫天的灰烬当中。2013年12月12日  湖南常德

  《淘汰落后产能》是我最早拍摄的一组纪实摄影作品。面对时下资源紧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现状,淘汰粗放落后的生产方式势在必行。于是,我将镜头聚焦到了产业升级过程中的“阵痛”上。其实,这一拍摄过程让我在情感上陷入了两难:一方面,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强制关闭粘土砖瓦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我们工作的职责所赋。另一方面,窑厂关闭后,在厂里摸爬滚打多年甚至几十年的工人们,能否重新找到让他们养家糊口的营生?然而,历史是发展的,淘汰落后产业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摄影人的我只能用发展的眼光去客观记录,并在摄影的语境中坚守艺术准则。为了抓捕好这个弥足珍贵的瞬间,我在寒风刺骨的山丘上足足蹲守5个多小时,终于,木桩烧尽,“轰隆”一声巨响,烟囱倒在了漫天的灰烬当中。尽管因为安全因素,拍摄角度并不理想,拍摄效果并非完美,但其场景真实、生动,个中滋味让人感叹。

  《苗家女》保存完整的石板房、石板路及古遗址诠释着湘西苗族文化的风情浓郁迷人。男人们大多外出打工,留家的女人固守着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古韵习俗。2019年7月29日  湖南花垣

  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独属于这个时代的特性记忆,逝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废弃的工厂、关停的煤矿、轰塌的烟囱、古老的作坊……这些曾经标志性的“引擎”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记忆, 一个时代的符号,一种情感的特值。在这个人人都是“摄影家”的手机时代,在这个一图胜千言的读图时代,摄影唯有真实、客观、理性的观察才能使得今天的记录,成为昨天的回味、明天的观看。

  《千年龙窑》距今已近4000年的龙窑被誉为“千年龙窑、世界唯一”。千百年来一直延续着原始的手工技艺,传承着人类的历史文化。2019年10月23日  安徽宁国

  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我都始终坚持既执著于快门按下时的庄严和神圣,更钟情于影像表达时的激情和特质,将自已真诚的性格、人生的积淀,逐一渗透到影像之中。坚持既用摄影“手艺”来留住传统手艺 ,让传统手艺人、千年的技法温故视野,更用抢救性记录方式在纪实摄影、民俗摄影的路上“高烧”不止……

  虽 孤独前行,

  或 物是人非,

  然 影像永恒!

  《土楼人家》南靖土楼群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2008年7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祖祖辈辈生活在土楼里的客家人,保留着中原文化的韵味,坚守着心灵家园的风情。2019年11月20日 福建南靖 

  《非遗传承》每当入冬以后,南靖土楼里纷纷举行大规模"做大福"的集体祭拜及文化传承活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涌进了土楼。与传统的土楼民俗活动互为增辉,使古老的土耧更加热闹非凡。2019年11月20日 福建南靖 

  《东山岛鱼女》东山岛景色美丽,民风淳朴,来这里看刚毅的男人出海捕鱼,伴勤劳的女人洗鱼晒鱼,在鱿鱼的阵阵海鲜味中,品味东山岛人的喜怒哀乐……2019年11月23日  福建东山

  《徽墨秘籍》徽墨 , 中国“文房四宝”之一。不仅在书法、绘画中使用,在工业制图、装潢美术、印刷、医药、描瓷等许多方面也广泛应用。徽墨制作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而高级烟墨的制作就很少见了。2020年8月18日  安徽黄山

  《晒宣纸燎草的汉子》青檀树皮、沙田稻草又称燎皮燎草,是宣纸生产中的重要原料。工人们将蒸煮好的燎草从燎锅里捞出挑运到山坡晒滩凉晒,在燎皮自然冲洗、晒干后收捆入库。2020年8月21日  安徽宣城

  《码头直播》国道354大江口段沅水大桥拆除重建,在客船码头旁开通了汽车轮渡,码头上自媒体在作春运交通运输的现场直播。2021年2月7日 湖南溆浦

  酿酒·老手艺》古法酿造“泡子酒”始创于上世纪至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2017年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保护 “泡子酒”酿造传统工艺的历史文化不断传承创新。2021年5月30日 四川犍为

  《高铁建设者》在常长高铁常德高铁站施工现场,为确保工程进度,工人们顶着40多度的高温坚持3班倒施工。2022年7月15日 湖南常德

  作者简介

  陈正军,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博学会士。在职研究生,高级经济师。

  2014年参加“中国建材报”《文化走基层.采风万里行》(川.甘.青.藏) 系列采访活动

  2016年参加“中国摄影家走进联合国”《自然中国》摄影大展及欧洲5国艺术交流活动。

  2018年参加“中国摄影家访问团”《中国.摩洛哥建交60周年》摄影展览、文化交流活动。

  荣获:

  “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工业摄影”成就奖

  第25届全国摄影艺术展优秀奖

  “中华杯” 郎静山摄影奖    

  “国际民俗摄影”(联合国·科教文)人类贡献奖

  “人民摄影”明星摄影家

  “海峡影艺杯”全球年度十佳摄影师

  连续3年被评为湖南省摄影家协会突出贡献奖

  多组专题作品和专著画册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工业博物馆”、“中国民族博物馆”永久收藏

  受邀:“中国艺术报”、“人民摄影报”、“中国建材报”等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