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里的贵州好声音

2022-12-07  阅读数:

 彰显多彩贵州魅力,展示美丽贵州形象。11月21日,2022多彩贵州·第十五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在贵州美术馆开展。展览以“看天、看地、看贵州”为主题,集中展示了海内外知名摄影师千余幅精选作品,并突破性地将摄影作品展、多媒体艺术装置、实物美陈融为一体,带来沉浸式展览观赏体验。

  参观者在2022多彩贵州·第十五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上参观。

  01

  

  用光影向世界讲好贵州

   “大展让‘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享誉全球,了不起。”开幕式上,土耳其布尔萨议会议员中国外交部海外荣誉领事nejatyahya表示,大展是以持续关注非物质文化为核心的世界摄影盛会,让国际摄影爱好者通过大展发现了贵州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和多样丰富的原生态文化。

  开幕式后,为充分挖掘“影像贵州”的价值,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摄影师、媒体人以“摄影助力贵州外宣形象新构建”为主题,围绕影像艺术表达传播与地方形象构建,以及贵州“黄金十年”发展与影像传播、贵州影像创作的独特优势、本土影像与世界的交流对话等话题,举办线上线下交流分享会。

  2022多彩贵州·第十五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在贵州美术馆开展。

  通过影像贵州向世界传递了什么声音? 主办方认为,大展通过全球化的多元概念,持续讲述贵州原生态的发展故事,激活了艺术的交流交融,积极向海内外观众呈现一个真实、立体、生动的贵州。“影像助力贵州外宣形象新构建”的核心点在于,创新手段,充分结合影像多种手段推出更多样式的影像作品,立体化地塑造贵州形象;创新思维,用新的眼光、新的视觉、独特的意蕴去发现、挖掘和创作;拓展领域,要和文化、旅游、科技、数字充分结合,充分挖掘影像、挖掘贵州的元素、贵州的符号、贵州的精神,用影像讲好贵州故事。

  如何用影像讲好故事? 从事摄影报道编辑工作长达40年,编辑数百万张图片的陈小波有着自己的认知。她认为,影像承担着记录历史、见证当下、震撼心灵的作用,一幅好的摄影作品是写满时代痕迹,能够表达情感力量,同时在视觉上能给观众带来“陌生化”感受的。于贵州而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需要用影像充分记录并真实地讲述。此次展出的影像让她意外,让她看到了从来没有见过的贵州。

  模拟洞穴深邃感和层次感的艺术装置与洞穴摄影作品的结合。

  影像有独特魅力,是无国界的特殊的语言符号。湖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彭兰玉说:“贵州的也是世界的”,影像艺术是一种从内向外看的艺术语言,追求的是世界眼光,摄影师如果用世界艺术语言范式来呈现贵州各方面的传统和现代的成果,都会得到回馈,就会发挥出贵州文化独特性的应有价值。

  贵州的影像艺术如何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在全球性表达中找到贵州表达?是贵州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彭波一直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他直言,这需要培养更多的本土的甚至是乡村的摄影师,用具有国际化的语言做记录,只有他们才能随时“在场”,深度记录一个真实立体的贵州。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何嵩昱教授认为,摄影内容和题材是本土化的,但表达的主题和情感是有普世性的,摄影师需要用本土化的景深传达世界性的情深。

  在导演、制作人唐煌看来,向世界展示贵州光影已经成为全世界摄影家、爱好者、影像工作者、导演拍摄的创作源泉之一。他表示,作为青年影像工作者,要抓住贵州构建摄影助力贵州外宣形象的重要契机,守正创新,用光影讲好中国故事、贵州故事。

  02

  

  多彩贵州的沉浸式体验

  本届大展设有“这样的贵州”主展厅、“洞·境”展厅、“灵性:贵州野生动物摄影作品展”展厅、“中国第18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巡展贵州站”展厅、“风物:诗与视”贵州风物展展厅以及“数字艺术展”展墙,并在视觉呈现上打破了传统摄影展的“平面化”局限,利用光影艺术、数字艺术等技术手段,创新推出视听一体的影像展览。观众可走上“大桥”从空中俯瞰生态优越的绿色贵州、坐上“复兴号”感受跨越发展的崭新贵州、深入“洞穴”欣赏“地下艺术宝库”的独特魅力、置身“野外”看贵州生物多样性之美。

  步入大展“这样的贵州”主展区,“空中俯瞰贵州·另一种视角”“多彩贵州·生活的交响”“体验新贵州·跨越的线条”“四季游贵州·集结的韵律”四个篇章,集中展示了贵州的交通变迁、民族文化、时代发展、旅游资源,通过一张张精彩的图片、一条条绚丽的视频,向观众描绘出“新时代的美丽贵州”。

  “这样的贵州”主展厅。

  在“洞·境”展厅,洞穴摄影作品和艺术装置的结合呈现在观众面前,模拟洞穴深邃感和层次感的艺术装置与摄影师周元杰的洞穴摄影作品交相呼应,近距离观察图片细节,如同置身于贵州喀斯特洞穴之中;贵州野生生物摄影专委会联合主办的“灵性:贵州野生动物摄影作品展”集中展示了贵州的生物多样性;“风物:诗与视”贵州风物展展厅突显贵州大地丰物的丰富性。

  此外,“中国第18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巡展贵州站”展厅以及“数字艺术展”展墙,精选海内外知名摄影师作品进行集中展示,并将摄影作品展、多媒体艺术装置、实物美陈融为一体,带来沉浸式展览观赏体验。

  “影展沉浸式展示多彩贵州之美。”从事艺术工作的丁维琴抢在第一波观展,她告诉记者,她理解的原生态是源于大自然,并以艺术的方式呈现大自然,此次影展从形式和色彩构成上充满美感,透过影像,她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贵州。

  这次大展充分调动科技元素,使得影像技术与科技表达、视觉效果完美结合起来,以影像绘就新时代多彩贵州的绚丽篇章。“贵州为影像提供了优质的素材,可谓是影像艺术创作的宝库。”此届大展视觉总监杨昶表示,贵州的人文风情、神奇地貌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经常吸引众多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希望通过此届大展新的讲述方式,更好地展示贵州的发展变化。

  03

  

  值得行走的山水诗

  作为本届大展视觉总监,探享家杨昶从一个月前就开始准备此次布展任务。他说,展览是一个系统地通过感官和知识的链接去了解信息的途径。希望能通过一场展览表达出“多彩贵州”,通过展出一些极具贵州特色的元素传递出贵州好声音。

   “洞·境”是杨昶此次重点打造的主题展之一。走进展厅,一幅1.2m×1.8m洞穴摄影作品和艺术装置的结合呈现在眼前,模拟洞穴深邃感和层次感的艺术装置与洞穴摄影作品遥相呼应,观者近距离观察图片细节,让人如临其境。

   “一直以来,贵州都有很好的选题。”贵州的人文风情、神奇地貌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经常吸引着众多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杨昶也不例外。最近的一次采风是今年9月底,为了拍摄一场丰收节,他特地赶到了黔东南州黎平县小黄村。

  站在展厅前,杨昶娓娓道来,讲述着对贵州发展变化的感知。此次展出就是从他的视觉角度出发,将这些贵州元素再次排列组合成一个全新的展览。观众可走上“大桥”从空中俯瞰生态优越的绿色贵州、坐上“复兴号”感受跨越发展的崭新贵州、置身“野外”看贵州生物多样性之美。与此同时,展览还把茶叶、刺梨、猕猴桃等贵州风味物产搬进了展馆。岁月的沉淀和自然的馈赠,把贵州崇山峻岭中的物产绵延成诗,希望通过影像的力量助推农特产品“出村进城”。

  参观者在2022多彩贵州·第十五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上参观。

  行走贵州,不止于贵州。杨昶说,此次大展还特别设置了“中国第18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巡展贵州站”展厅,希望把国外的眼光吸引进来,给贵州摄影师带来一些新的启发和新的视角。

  04

  

  影像端的开放贵州

  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首展于2008年,旨在通过影像为载体,着力探索“原生态”文化理论和实践,助推贵州成为全球研究原生态文化的中心、成为原生态文化理论的发源地,为世界文化艺术研究贡献中国力量。

  15年15届大展,在波澜壮阔的新时代画卷徐徐展开之际,贵州用摄影向世界展示了包括原生态文化、多彩民族文化在内的文化魅力。

  面向世界,以“摄”会友,大咖云集。15年来,大展共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近万名摄影师到贵州参加活动、创作采风,佛格斯·格里尔、路易斯·玛瑟坦塔、阎雷等诸多国际摄影大师到访贵州并展出其优秀作品;玛格南图片社、美国联系图片社、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美国职业摄影师协会、德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等摄影机构均在大展期间举办过各种展览及活动。

  15年来,大展共计举办各类主题展500余个,收到来自全球的数十万(幅/组)摄影作品,通过全球征稿、名家采风创作、大型主题展览、摄影艺术讲座、对话交流、海内外巡展等系列活动推进“展研学产”一体化发展,开辟了以影像文化为核心对外宣传展示贵州形象的新渠道,被誉为“世界摄影盛会,民族文化荟萃”。

  展厅一角。

  展览足迹遍布贵州9市州,除在我省各地举办大型主题展览外,还配合生态文明论坛、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酒博会、数博会以及旅发大会等省内重要活动举办专题展览。

  同时,大展还积极开拓海外展出市场,多年来已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比利时、乌克兰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举办过专题展览,发挥影像对外传播优势,展示多彩贵州新形象,擦亮“多彩贵州”品牌,用影像讲好中国故事的贵州篇章。

  通过原生态影像,大展与世界分享高质量发展的贵州缩影,掀起了一次又一次世界摄影人关注贵州聚焦贵州的热潮。大展通过吸引海内外摄影师入黔拍摄创作,定格贵州发展道路上一个个令人欣喜的瞬间,为贵州诸多历史性成就留下最生动的“图说”,成为多彩贵州对外展示形象,推进传播和交流的重要文化名片。

  在中国新闻社副总编辑张雷看来,大展通过摄影语言讲述贵州好故事、传递贵州好声音、描画贵州好图景,助力贵州讲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精彩故事,让全世界更多的人看到贵州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多姿多彩,感知到新时代贵州高质量发展的矫健步伐。